Loading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特训题库  认识论

(1)(多选题)19世纪由于建立了电磁理论,从而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使人类进人了电气化时代。这一历史事实说明(   )。

A.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B.科学理论是认识的基础,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C.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D.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参考答案】ACD。B的错误在于实践决定认识,而不是认识决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得到的认识经过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后,才可以用来指导实践,而不是决定实践。故本题答案选ACD。

 

(2)(多选题)“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C.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参考答案】AC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有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因此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B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CD。

 

(3)(单选题)英国空难调查局(AAIB)和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分析认为MH370航班落人南印度洋。这一结论是应用多普勒效应理论分析了MH370航班向卫星发出的信号后计算得出的,这一结论得出的过程说明(   )。

A.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B.科学理论可以有效地预测并且防止灾难的发生

C.理性认识的获得是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的结果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C。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A项错误;B项与题干毫无关系,排除;题干中得出航班落人南印度洋的结论,是科学家们运用多普勒效应理论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结合其他参考因素,并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出来的。这说明了理性认识的获得是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D项说法正确,但是题干中的结论只是一种综合分析的结果,并没有涉及实践检验是否正确,故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选C。

 

(4)(单选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来源于日常活动,理性认识则来源于科学实践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参考答案】C。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琿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人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故本题答案选C。

 

(5)(单选题)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感性认识依赖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C.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参考答案】D。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应当明确: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AB错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项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6)(多选题)恩格斯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绝不可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段话说明(   )。

A.经验是不真实,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形式

E.理性认识决定感性认识

 

【参考答案】BCD。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没有深人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这是其局限性之所在,所以我们“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也是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AE两项说法不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CD。

 

(7)(单选题)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其因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其因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参考答案】D。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是简单地重复。故B项错误。对山水看法的不同,体现了对人生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A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8)(单选题)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次要矛盾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参考答案】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因此,爱迪生之所以说“我每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是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故本题答案选B。

 

(9)(单选题)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践,形成了我们的党(   )。

A.为人民服务宗旨

B.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

C.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参考答案】D。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转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转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化为行动。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因此,本题答案为D。注意C选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

 

(10)(单选题)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答案】D。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此时才可以说是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得以完成。故答案为D。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特训题库  认识论

(1)(单选题)“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发展过程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参考答案】B。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任何真理都是柑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否则,历史条件发生变化,仍照搬照抄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本题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像登山,但不可能到达真理的顶峰,揭示了真理是发展过程.故本题答案选B。

 

(2)(单选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D.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参考答案】C。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综上所述,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从而判明主观和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3)(单选题)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参考答案】B。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1)真理的客观性就是主体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真理的客观性还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4)(单选题)“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

C.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一代人所获得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参考答案】D。“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这句话体现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的条件性。“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句话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本题选D。

 

(5)(单选题)“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古语说明了(   )。

A.谬误是真理的前提和先导

B.真理和谬误泾渭分明,互相对立

C.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D.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

 

【参考答案】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本句中,“智者”代表真理,“一失”代表谬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条件是反复的思考,即“千虑”。故本题答案选C。

 

(6)(单选题)门捷列夫说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剧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   )。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所以和谬误相对立

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等同、相互转化的

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

D.只要在谬误中总结教训,就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参考答案】C。门捷列夫的话说明要发现真理,需要不断地批判谬误,c项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统一的,AB两项错误。D项表述太过绝对,在谬误中总结教训并非一定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故本题答案选C。

 

(7)(单选题)关于真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真理是绝对的,它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

B.真理是相对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真理观

C.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真理观

D.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一般来说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B。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以下属性:第一,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二,真理具有绝对性,就真理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真理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三,真理具有相对性。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应。从认识的进程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A项,真理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的,如果真理脱离了一定的时代和客观条件之后,便不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能再成为真理,故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符合真理的第三个属性,正确。C项说法不符合真理的第一个属性,因此错误。D项,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8)(单选题)“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参考答案】B。“真理是时间的女儿”,是指真理需要通过时间来检验,通过历史发展来证明,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B项正确。真理与权威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权威和没有权威的人同样都能获得真理。故AC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9)(单选题)以下关于真理和价值关系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真理具有相对性,价值没有相对性

B.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C.真理本身具有价值,实现价值以把握真理为前提

D.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认识真理促使价值目标的实现

 

【参考答案】A。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首先,人类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遵循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两个尺度。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B项正确。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C项正确。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D项说法正确。任何事物在通常意义上,其价值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需要主体而言的。A项“价值没有相对性”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0)(单选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参考答案】A。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在真理观方面,辩证法认为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真理是一成不变的。故本题选A。

分页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